行業新聞 2022.02.17
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老年人共享首都改革發展成果,北京市起草了《關于加強(qiang)新(xin)時代(dai)首(shou)都老齡工(gong)作的(de)實施意見(jian)(征(zheng)求意見(jian)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目前正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包含完善就近精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綜合連續老年健康支撐體系、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發展銀發經濟等八個方面。其中提出,到2025年,本市擬在居(ju)家照護(hu)需求相對集中的城市社區,建設不少(shao)于10000張(zhang)養(yang)老(lao)家庭照護(hu)床(chuang)位,同時,建立適合本市實際的“互聯網+護理服務”發展模式。安寧療護服務供給也將持續擴大,到2025年,本市每個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于1800張。
建設不少于10000張(zhang)養(yang)老家(jia)庭照(zhao)護床位
《征求意見稿》指出,在構建綜合連續老年健康支撐體系方面,本市將加強老年人預防保健。開(kai)展疾病(bing)早期(qi)篩(shai)查(cha)與干(gan)預,開(kai)展腦健康(kang)篩(shai)查(cha)以及阿爾茨海默病(bing)、帕金森病(bing)等(deng)神經退行性(xing)疾病(bing)的早期(qi)篩(shai)查(cha)和健康(kang)指導,試點并逐(zhu)步開(kai)展老年(nian)人群營養與健康(kang)狀況監測。為百歲戶籍老年人免費提供居家健康服務,探索逐步將覆蓋范圍向有需求的高齡老年人拓展。到(dao)2025年,老(lao)(lao)年人城鄉社區規(gui)范(fan)健(jian)康管理(li)服(fu)務(wu)率達到(dao)65%;有意(yi)愿簽約家庭醫(yi)(yi)生的(de)基本(ben)養老(lao)(lao)服(fu)務(wu)對(dui)象和高齡獨居(ju)老(lao)(lao)年人實現全(quan)覆(fu)蓋。同(tong)時(shi),健(jian)全(quan)老(lao)(lao)年醫(yi)(yi)療(liao)服(fu)務(wu)網(wang)絡(luo)。
在加強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保障方面,本市將建立全市統一的老年人健康和能力評估標準,建立護理需求認定和等級評定的標準體系和管理辦法。積極穩妥推進石景山區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適時在全市推行符合市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發展長期照護商業保險。將護理機構(含護理院、護理站)納入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機構定點范圍。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具備提供長期照護服務能力的養老服務機構,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長期照護服務,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推進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建設。2025年(nian),在居(ju)家照護需(xu)求(qiu)相對集中(zhong)的城(cheng)市社區,建設不少于10000張養老家庭(ting)照護床位。建立適(shi)合本(ben)市實(shi)際的“互聯網+護理服務”發展模(mo)式。
同時,擴大安寧療護服務供給。鼓勵醫療機構開設安寧療護病區。建立完善安寧療護多學科服務模式。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結合機構開設安寧療護床位。研究制定居家安寧療護服務標準和規范。完善安寧療護價格政策。加強安寧療護理念宣傳。到(dao)2025年(nian),每個區至少設立(li)1所(suo)安寧療護(hu)中(zhong)心(xin),全(quan)市提供安寧療護(hu)服務的床(chuang)位不少于1800張。
2035年底(di)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fu)蓋
在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本市將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針對老年人就業需求和特點,加強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為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就業創業和技能培訓服務。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探索適合老年人的靈活就業模式。到2025年底,基層老年協會組建率達80%以上。建立養老志愿服務“時間銀行”制度,完善志愿服務激勵措施,逐步構建“政府主導、通存通兌、權威統一”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運行機制。到2025年,老年志愿者注冊(ce)人數(shu)達到老年人口總數(shu)的30%。
全面推(tui)進老年(nian)(nian)(nian)友好型社會建設也是該(gai)《征求意見稿》中的(de)重(zhong)要內(nei)容(rong)。未(wei)來,本市將持(chi)續加大(da)老年(nian)(nian)(nian)人(ren)權益保(bao)護(hu)力度。修訂完善(shan)《老年(nian)(nian)(nian)人(ren)權益保(bao)障條例》及相關配套政策法規。強化涉老重(zhong)點(dian)(dian)領(ling)域(yu)監管,在婚姻、財產、消費、金融(rong)等領(ling)域(yu)加大(da)針對老年(nian)(nian)(nian)群(qun)體的(de)法律支持(chi)。拓展公共保(bao)護(hu)服務內(nei)容(rong)與范圍,將高(gao)齡失能獨(du)居(ju)等特殊(shu)群(qun)體老年(nian)(nian)(nian)人(ren)納入(ru)重(zhong)點(dian)(dian)保(bao)護(hu)范圍,完善(shan)老年(nian)(nian)(nian)人(ren)監護(hu)制(zhi)度。
推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積極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將為老服務設施織補進城市更新中。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地方標準。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制,到2035年底,全市城鄉實現(xian)老(lao)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為經濟困難的失能、殘疾、高齡等老年人,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安裝緊急救援設施、開展巡視探訪,探索在養老服務機構、城鄉社區設立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服務(租賃)站點。全面發展適老型智能交通體系,提供便捷舒適的老年人出行環境。
為助力老年人融入數字化生活,《征求意見稿》提出,本市擬開展“智慧助老”“科技惠老”專項行動,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產品的技術障礙。依托社區加大對老年人智能技術使用的宣傳和培訓,并在老年人高頻活動場所保留必要的傳統服務方式。實施互聯(lian)(lian)網應用適老(lao)化(hua)和無障(zhang)礙(ai)改造專項行動(dong)。開(kai)發推(tui)廣(guang)適老(lao)智能產品。推(tui)廣(guang)互聯(lian)(lian)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kong)技術,降低老(lao)年(nian)人意外風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編輯(ji)/彭小菲
如有侵權,請聯(lian)系(xi)我們刪(shan)除。